铭记历史,才能更好把握现在、开创未来。抗战时期,以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发挥了重要作用,他们的政治智慧、伟大品格和英雄气概生动诠释了伟大抗战精神的精神实质和本质特征,是伟大抗战精神在新疆的真实写照。
促成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筑牢抗战后方根基
在全民族抗战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对新疆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民族团结工作给予高度重视,通过一系列努力促成了新疆地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在支援全国抗战、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团结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成为全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抗战爆发后,前线物资消耗巨大,新疆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成为中国与苏联等国际反法西斯力量联系的重要通道,也是支援前线的后方基地。中国共产党积极促成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整合新疆地区的资源与力量,动员新疆各族群众参与交通线的维护与建设,组织民工修缮公路,保障战略通道畅通,确保援华物资能够高效、安全地送达前线,为中国军队坚持长期抗战提供了战略支撑。此外,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新疆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原则,在统一战线中积极宣传爱国主义思想,将“抗日救亡”与“民族团结”紧密结合,反对任何形式的民族压迫与歧视,倡导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引导新疆各族群众认识到:只有团结起来抗击日本侵略者,维护国家统一,才能保障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任何分裂国家的行为,都是对民族利益的背叛,也会给日本帝国主义可乘之机。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让“中华民族一家亲”“团结救国”的理念成为各族群众的共识,从思想上筑牢了反对分裂、维护统一的防线,成为新疆各民族共同的精神财富。
创办进步刊物,宣传抗日救亡思想
为巩固新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选派了一批优秀干部到新疆工作,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团结教育各族群众,激发新疆各族群众的爱国热情。《新疆日报》《反帝战线》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阵地,《新疆日报》刊登了《论持久战》《八路军抗战一周年》《胜利在望,团结向前》等文章。这些进步刊物大力传播马克思主义,彰显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核心地位。在爱国主义精神的感召下,新疆各族民众增强了国家认同意识,自觉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尊严。当时,林基路担任新疆学院教务长,祁天民、李云扬等多位中国共产党人亦在此校执教。著名学者沈雁冰、张仲实等人在新疆学院主讲《新哲学》《唯物史观》《政治经济学》等课程,宣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938年,新疆学院教务长林基路以延安“抗大”为榜样,提出了“团结、紧张、质朴、活泼”八字校训,期望建立一个“民主、自由、平等、爱国、团结、有活力”的美好校园。新疆学院培养了大批各族爱国进步青年,推动了爱国进步思想在各族师生与广大群众中的宣传与普及,为新疆支援抗战作出了突出贡献。
团结各族人民支援抗战
以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工作时正值抗战最艰苦最困难的时期。他们奉中央之命来到新疆工作,将生死置之度外,早已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中国共产党人将新疆民众反帝联合会改造为统一战线的组织,对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促进新疆各族民众团结,支援全国抗战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共产党人在新疆始终秉持平等团结、共同抗战、反对投降、反对分裂的原则,坚决反对民族压迫,实行民族平等的政策。新疆各族群众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带领下,以抗日救国、保家卫国为指引,凝心聚力,表现出为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殊死抗战的坚强决心,始终与伟大祖国同呼吸、共命运。尽管当时新疆经济极度落后,全疆各族群众仍然捐款捐物,有钱出钱,有力出力,支援抗战成为新疆各族群众的普遍共识。与此同时,中国共产党人积极推动和组织各族民众团结一心维修道路,保障了西北国际交通运输线的畅通。据统计,从1937年到1941年,中国抗日战场80%的外国援助物资来自苏联,其中90%以上通过“西北国际大通道”运送而来。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整顿新疆社会经济,做好援华物资转运工作,培养一批军事技术人才,培养少数民族干部等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工作,促进了新疆社会的初步稳定,有力支援了前线抗战。
为推动新疆经济社会恢复发展积极工作
以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为代表的共产党人践行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他们牢记初心和使命,一心一意为新疆各族人民谋幸福,在经济、政治、教育、医疗、社会救济等领域作出了突出贡献,为新疆创造了一个相对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新疆的共产党人面对复杂的环境,充分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品质,在经济、政治、文化及社会治理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经验,促进了新疆各项事业的恢复和发展。陈潭秋任中共中央驻新疆代表和八路军驻新疆办事处负责人,怀着对党和人民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深入实际了解新疆区情民意,发扬我党艰苦朴素、正派清廉、平等待人的优良传统,密切联系各族群众,很快打开了工作新局面,用我党的实际行动和优良作风感召和发动群众。毛泽民主持新疆财政工作以后,针对财政弊病,确定“发展经济、培养税源、增加收入、保障支出、量入为出,争取收支基本平衡”的方针,并采取改组银行、改革币制、健全预算制度、整顿税收、增加收入、大力扶持各项建设、发行建设公债等措施,使新疆的财政状况迅速好转,收入逐年增加。新疆财政状况的良性运行,极大支持了其他事业的开展。中国共产党人开办各类技术培训班,为全疆各地培养并输送一批批骨干力量,推动了新疆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发展与进步。
面对敌人威逼利诱,坚贞不屈英勇斗争
1942年4月12日,国际形势风云突变,盛世才捏造所谓的“四一二阴谋暴动案”,对在新疆的中共党员进行迫害。同年9月10日,陈潭秋向党中央发出最后一封电报,随后便遭到盛世才的软禁。被盛世才软禁在各处的中共党员开展了不同形式的斗争。穷凶极恶的敌人为防止中国共产党人在狱中相互通信,禁止狱中共产党人相互说话,将牢房隔离,向牢房派出密探,对共产党人进行严格监视。恼羞成怒的敌人劝降不成,对陈潭秋、毛泽民、林基路等共产党人采取刑讯逼供、单独关押黑牢、长期监禁等手段,妄图迫使共产党人屈服。狱中的共产党人遭受非人的折磨,依然铁骨铮铮,毫不屈服。他们明知要牺牲,仍然战斗到最后一刻。当他们被反动军阀盛世才杀害时,慷慨赴死,毫无惧色。林基路在狱中创作了《囚徒歌》,以此抒发革命情怀,鼓励同志们坚定革命信仰,迎接革命胜利的曙光,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共产党人的英雄品格,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的英雄本色。(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吴常柏)

刊发截图
来源:《兵团日报》2025年8月25日第7版·理论周刊